离子通道在 2025 年强势崛起为战略性靶点,多款新疗法已抵达关键里程碑。离子通道调节剂的获批数量节节攀升,加之研发资金不断加码,足见其炙手可热的地位。
第一季度,神经、心血管、疼痛、肿瘤及罕见病等领域的临床管线、首创新药获批和战略合作均捷报频传。
离子通道对心脏兴奋性至关重要。2025 年第一季度,靶向心律失常的通道调节策略取得下述进展:
Etripamil(鼻用钙通道阻断剂)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Milestone Pharmaceuticals的 etripamil 是一种作用快速的 L 型钙通道阻断剂鼻喷剂,拟用于按需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已提交至美国 FDA 审评。2025 年 3 月底,FDA 发布完全回复信(CRL),指出化学–生产–控制(CMC)层面的缺陷,但并未对临床安全性或有效性数据提出异议。此监管挫折暂缓了这一首创、可由患者自行给药的抗心律失常疗法的批准时间;Milestone 表示将尽快解决 CMC 问题并重新递交申请。与此同时,该公司正拓展 etripamil 的适应症:计划于 2025 年启动一项针对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AFib-RVR)的 Ⅲ 期试验,利用相同的 L-型钙通道阻断机制实现急性心率控制。尽管收到了 CRL,既往 Ⅲ 期研究已证明鼻腔给药的钙通道阻断可在门诊环境下可靠终止 PSVT 发作;一旦获批,将为心律失常管理带来显著创新。钾通道调节剂在房颤治疗中的进展:2025 年第一季度尚无新药获批,但针对 IKs 与 IKr(hERG)通道的调节剂仍在开发,目标是在维持疗效的同时减少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企业亦在研究 Kv1.5 阻断剂用于房扑/房颤,以及SK 通道调节剂以精细调控心房不应期。尽管仍属早期阶段,这些探索有望产生更安全的节律控制药物,填补现有抗心律失常治疗因致心律失常风险而留下的空白。
心脏离子通道基因疗法:在心力衰竭领域,临床前研究正评估利用基因疗法调节离子通道的可行性,例如上调 HCN 起搏通道或恢复 RyR 等钙处理通道功能。虽未进入临床,但此类策略突显了离子通道疗法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边界不断扩展。
总体而言,离子通道药物在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管理中仍扮演关键角色,而针对特定K⁺或Ca²⁺亚型的高选择性新调节剂为实现更安全、更有效的心脏治疗带来希望。该领域仍待解决诸如 etripamil CMC 问题等监管障碍,并期待下一代候选药物的成熟。
相较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领域,离子通道在肿瘤学中的临床开发仍处于早期阶段,但 2025 年第一季度,人们对其作为抗癌新靶点和辅助治疗手段的关注度持续升高。
前沿研究正不断揭示某些通道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多重作用:例如,Nav1.5与癌细胞侵袭性相关,KCa3.1 影响肿瘤增殖及肿瘤微环境,而多种 TRP 通道(如 TRPM8、TRPV6)则参与癌细胞信号转导与代谢调控。本季度一项重要动物实验显示,阻断 TRPM8 可通过扰乱 Wnt 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结直肠癌生长,提示 TRP 拮抗剂有望在肿瘤治疗或支持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
嘌呤能受体 P2X7继续成为癌症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尽管本季度尚无重大临床试验读数,Biosceptre等公司基于 P2X7的抗体疗法已在早期研究中取得进展;若疗效得到验证,P2X7靶向策略或可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亦可能直接干扰肿瘤生长信号。
在肿瘤支持治疗方面,离子通道药物对癌痛管理的贡献日益显现。如上文所述,Halneuron 已被用于化疗诱导性神经性疼痛试验;此外,高剂量辣椒素(TRPV1 激动剂)贴剂通过使外周神经末梢功能失活,也被用于缓解部分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且在临床中的应用持续扩大,表明离子通道调节剂可显著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 年第一季度尚无针对离子通道的抗癌新药获得监管批准;离子通道作为肿瘤靶点或治疗增效因子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随着对“肿瘤通道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这一新兴领域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将在未来几年产生更具实质性的突破呢?
除前述神经系统罕见病(如 Dravet 综合征及 SCN2A/SCN8A 相关癫痫)外,2025 年第一季度离子通道调制亦在其他罕见疾病中取得重要进展。
首先,囊性纤维化(CF)的下一代 CFTR 调节剂迎来关键里程碑。2025 年 1 月 2 日,Vertex 的每日单次口服三联方案 Alyftrek(vanzacaftor + tezacaftor + deutivacaftor)获 FDA 批准,用于增强CFTR 氯离子通道功能。在Ⅲ期试验中,该“vanzacaftor 三联”在肺功能(ppFEV₁)改善方面不劣于 Trikafta,并进一步降低汗氯浓度,提示 CFTR 活性更佳。与需每日两次给药的 Trikafta 相比,Alyftrek 简化为每日一次,同时将可治疗的 CFTR 突变谱扩大至另外 31 种非 F508del 响应型突变。Vertex 称其为第五款 FDA 批准的 CFTR 调节剂,也是 Trikafta 的“下一代继任者”,在疗效与便利性上均有所提升。Alyftrek 在美国的上市随后引发对欧盟、英国和加拿大的监管申报,显示其全球影响力。
在其他罕见病领域,离子通道靶向策略亦持续推进。Ionis Pharmaceuticals 公布,其针对红斑肢痛症(常由 Nav1.7 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的罕见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反义寡核苷酸项目已进入后续开发阶段。动物模型研究表明,ASO 介导的 Nav1.7 敲低可显著缓解疼痛,为这一极罕见疾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Sangamo Therapeutics 亦披露了 ST-503 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计划,该项目利用锌指核酸编辑技术抑制感觉神经元中的 Nav1.7,拟于 2025 年提交IND,用于遗传性疼痛综合征。
针对其他孤儿通道病的研究也在展开。由骨骼肌 Nav1.4 或 Cav 通道突变导致的原发性周期性麻痹继续评估缓释 mexiletine 以及新型 Nav1.4 调节剂,尽管在本季度尚无突破性数据公布。而在 SCN 基因之外的癫痫性脑病中,罕见钾通道突变(如 KCNT1)正通过实验性通道阻断剂及反义寡核苷酸加以靶向;一款 KCNT1-ASO 已于 2025 年进入早期临床。
综上,2025 年第一季度表明,由离子通道功能障碍驱动的孤儿疾病(从 CF 到遗传性癫痫)正迎来治疗方案的复兴,小分子、ASO 与基因疗法等多种手段直击病因。孤儿药认定和快速通道政策的监管支持持续加速研发步伐,企业正通过创新路径攻克此前几乎无治的通道病。
2025 年第一季度,离子通道赛道的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各家公司通过战略合作、许可交易以及融资重组来加速管线推进、争夺技术高地。
首先,最受瞩目的交易发生在 2 月 18 日:百健(Biogen)向Stoke Therapeutics 支付 1.65 亿美元预付款,获取 Nav1.1 靶向反义寡核苷酸 zorevunersen(STK-001)在北美以外地区的开发与商业化权利,并承担 30 %的后续全球研发费用;若项目顺利,Stoke 还可获至多 3.85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一合作为百健神经学管线增添一项即将进入Ⅲ期、同类首创的资产,也凸显大型药企对遗传性通道病及核酸药物的持续投入——与百健早期在 Spinraza(治疗SMA 的 ASO)上的成功路径相呼应。
Xenon Pharmaceuticals 与Neurocrine Biosciences 的现有联盟亦在深化。本季度,得益于Nav1.2/1.6 抑制剂NBI-921355 的临床进展,Xenon 确认了750 万美元里程碑收入。该化合物目前处于Ⅰ期,显示出中型药企借助生物技术公司在离子通道化学方面专长、布局精准 CNS 适应症的策略。
融资与并购方面,Halneuron(河鲀毒素 TTX 制剂,靶向 Nav1.7 )的开发方 Dogwood Therapeutics 完成资本重组:控股股东 CK Life Sciences 将 1,950 万美元债务转为股权,巩固公司财务状况,为 Halneuron 在化疗诱导性神经性疼痛(CINP)的Ⅱb 期试验提供资金保障,并确保运营至 2026 年第一季度。此举体现了通过创新资本结构支持成本高昂的中期临床研究,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投资者对 Nav1.7 靶标在镇痛领域前景的信心。
Ionis Pharmaceuticals 在核酸疗法板块延续大额合作。虽然其与小野制药达成的 9.4 亿美元交易(将靶向铁调素的 ASO sapablursen 授权)并非离子通道项目,但 Ionis 与百健等伙伴在神经学方向的广泛联盟预示未来可能推出更多面向离子通道的 ASO,包括痛觉相关项目。
总的来看,2025 年第一季度的行业景象表明,离子通道领域正迈入更成熟且竞争激烈的阶段。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引进或合作获取风险已降低的后期资产(如百健、葛兰素史克),而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则依托融资与伙伴关系推进自身候选物。并购聚焦于具备专有通道技术平台的公司,风险投资亦持续流向探索新型通道靶点的初创团队。
展望未来,离子通道研发管线有望继续扩张。目前已有数十种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 Nav1.7 抑制剂、TRP 通道调节剂以及新型 Kv、Cav 等等;更多 IND 申请亦蓄势待发(仅 Xenon 一家公司便计划在 2025 年提交多项离子通道相关 IND)。人们期待各类疾病领域的突破不仅限于上述示例,如疼痛用 ASIC 抑制剂、脑部疾病用 HCN 调节剂及罕见神经病用 Cl^– 通道矫正剂等。与此同时,持续的战略合作与资本投入将为创新护航;制药业各方日益认识到离子通道调节剂在靶点专属性和治疗潜能上的独特价值。
电生理科学研究部成立于2010年,优化和验证了120+离子通道表达的细胞系,并积累了15年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丰富经验。目前团队超过40人,硕博占比达30%以上,拥有15套手动膜片钳设备,1台Sophion Qpatch48X设备,一台FLIPR设备。可提供包括但不限于hERG assay,心脏安全性评价服务,体外成瘾性评价,Nav1.8 channel检测等多种技术服务,作为电生理实验方面的专家,爱思益普可以针对客户感兴趣的靶点提供方案设计和技术服务,凭借手动膜片钳、自动膜片钳Qpatch和基于荧光的高通量FLIPR系统为主的快速筛选平台,帮助加速离子通道相关靶点的潜在药物发现,检测过程中实现高效、高质量、专业判断与指导,助力离子通道为靶点的药物发现。

如您对电生理平台相关业务感兴趣
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