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联合阿比特龙和泼尼松(AAP)在携带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包括BRCA)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3期AMPLITUDE研究的首次结果公布。

图1 3期AMPLITUDE研究首次结果公布
强效联合,降低癌症进展风险
AMPLITUDE(NCT04497844)是一项进行中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入组患者为正在使用阿比特龙和泼尼松(AAP)控制前列腺癌的患者,评估AAP+尼拉帕利(200 mg)对比AAP+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实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均为348例。
研究对象为携带HRR基因突变的mCRPC患者,他们允许接受过≤6个月去势治疗和/或≤6周期多西他赛化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
主要研究结果:
1.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
在BRCA突变患者(191例)中,尼拉帕利联合治疗组的rPFS尚未达到,而对照组为26个月。尼拉帕利联合治疗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风险比(HR)= 0.52(95% CI:0.37-0.72,p<0.0001),治疗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48%。
在所有HRR基因突变患者(348例)中,尼拉帕利联合治疗组的rPFS也未达到,对照组为29.5个月。治疗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7%(HR=0.63;95% CI:0.49-0.80,p=0.0001)。
2.症状进展
在BRCA突变患者中,尼拉帕利联合治疗显著延缓了症状进展的时间,风险比(HR)= 0.44(95% CI:0.29-0.68,p=0.0001),症状进展风险降低了56%。
在所有HRR基因突变患者中,症状进展风险降低了50%(HR=0.50;95% CI:0.36-0.69,p<0.0001)。这表明尼拉帕利联合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在症状恶化、需要放疗、手术或新一轮治疗前的生存期。
3.总生存期(OS):
在BRCA突变患者中,尼拉帕利联合治疗组的死亡风险降低25%(HR=0.75;95% CI:0.51-1.11,p=0.15),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在所有HRR基因突变患者中,死亡风险降低21%(HR=0.79;95% CI:0.59-1.04,p=0.10)。尽管这一结果未达到显著性,依然提示尼拉帕利联合治疗对总生存期具有潜在益处,长期随访数据将进一步验证其效应。
4.安全性分析:
尼拉帕利联合治疗组的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
尽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较低:尼拉帕利治疗组为14.7%,对照组为10.3%,表明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AMPLITUDE研究表明,尼拉帕利联合阿比特龙和泼尼松在延长携带HRR基因突变,尤其是BRCA突变的mCSPC患者的稳定期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结果强调尽早启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高风险患者群体。通过延缓疾病进展,患者能够在进入耐药性阶段之前,获得更长时间的高质量生存。这一突破为mCSPC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临床实践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推进临床,PARP抑制剂治疗前列腺癌势头不减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中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其管理手段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及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方式。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是指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但仍对ADT保持生物学反应性。
转移性前列腺癌通常伴有多种基因异常,因此精准医疗策略在其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尽管当前治疗手段不断优化,转移性前列腺癌仍被视为不可治愈疾病。研究表明,约25%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携带BRCA1、BRCA2或其他同源重组修复HRR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突变,这些遗传变异与不良生存结局相关。然而,此类患者对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表现出较高敏感性,提示其在分子分型指导下具有治疗潜力。
除单药治疗外,PARP抑制剂与雄激素受体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以及其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中的早期干预策略,正通过多个临床试验进行前瞻性评估。这些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拓展PARP抑制剂在前列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尼拉帕利作为PARP抑制剂,通过靶向DNA损伤修复通路,尤其是在具有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中,抑制其DNA修复能力,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并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全球仅有3款针对mCRPC的PARP抑制剂获批,分别是奥拉帕利、他拉唑帕利和芦卡帕利。

图2 尼拉帕利化学结构式

图3 奥拉帕利化学结构式

图4 他拉唑帕利化学结构式

图5 芦卡帕利化学结构式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PARP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这一靶点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前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PARP抑制剂的靶点选择正日趋精细化和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广谱抑制,而是逐步向高选择性、小分子精准抑制方向发展。例如,选择性PARP1抑制剂如Saruparib和AZD-9574,旨在提高抗肿瘤效能的同时减少对PARP2相关的血液毒性。
表1 全球多款PARP抑制剂研发状态

未来,随着PARP家族不同亚型功能的深入解析,以及多组学技术的发展,靶向特定PARP亚型的抑制剂有望实现更个体化、更精准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在联合疗法和耐药机制克服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https://www.investor.jnj.com/news/news-details/2025/Johnson--Johnson-leads-with-first-PARP-inhibitor-combo-to-improve-efficacy-in-patients-with-HRR-altered-mCSPC/default.aspx


联系我们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