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CCN:B细胞淋巴瘤(2025V2)》
利妥昔单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最后一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后数周至数月)发生在高达20%的患者中。IVIg在G-CSF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取得了成功。
低丙球蛋白血症
接受抗CD20单抗和CAR-T细胞(靶向CD19)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反复感染的患者可能从IVIg替代治疗中获益。
《NCCN: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025V2)》
自身免疫性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ITP)
皮质类固醇、利妥昔单抗、IVIg、环孢素A、脾切除术、艾曲波帕或罗米司汀,或者基于BTKI的疗法用于类固醇难治性或复发性AIHA。
复发性窦性肺部感染(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或住院治疗)
评估血清IgG,如果<500mg /dL:每月IVIg 0.3-0.5g/kg,或改为每周一次SCIG(适当调整等效剂量);调整剂量/间隔以维持约血清IgG 500mg/dL的最低水平。
《NCCN:多发性骨髓瘤(2025V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在常见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CAR-T细胞治疗后,根据临床情况定期输注IVIg;
血清IgG<400 mg/dL或复发危及生命的感染;
患者应用双抗的持续治疗;
建议剂量为每4周1次,每次IVIg 400 mg/kg。
《NCCN: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5V3)》
感染控制及毒性管理(使用奥加伊妥珠单抗、博纳吐单抗、司利弗明):在治疗期间以及直至B细胞恢复之前,建议进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监测,并通过IVIG进行补充治疗。
唐氏综合症患者和婴儿的特殊注意事项:每月监测IgG水平,并建议血清IgG<400mg/dL时使用IVIg。
《NCCN:造血干细胞移植(2025V1)》
IVIg替代疗法:对于部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言,在骨髓移植后考虑预防性使用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是可行的,例如接受脐带血移植的患者、因与B细胞缺陷相关的遗传或获得性疾病而接受移植的儿童患者,以及患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且反复出现窦性肺部感染的患者。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