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罕见病日”官网数据显示全球罕见病患者大约有3亿人,是艾滋病和癌症患者总数的数倍,为患者和家庭心理和经济上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截至2022年2月,中国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但截至2023年底,中国才有75个罕见病药物上市[1]。
2018年中国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2021年发布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207种发病率极低、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的两种亚型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分别收录其中。目前,国内获批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适应症的药物只有一款,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适应症尚无药物获批,罕见病患者亟需更为有效的药物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型MEK1/2抑制剂芦沃美替尼上市申请于2024年5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其用于治疗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以及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两个适应症均已被纳入优先审评,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他们的治愈带来了新的曙光。

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中文主题为“不止罕见”。罕见病是人类疾病的缩影,罕见病的用药保障,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也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让我们一起关注罕见病药物研发的相关进展,共同推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发展,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一)直面罕见——罕见病治疗现状
近年来,全球药物开发针对的罕见病数量持续上升,在中国,罕见病领域药物研发得到了重点关注和政策支持,罕见病药物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医药制造企业的关注,新兴技术不断引入,临床试验数量逐年增加,一些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为罕见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是起源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或向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分化的肿瘤。最常见的两种亚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ECD)已经收录在我国于2018年06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它是一种以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目前手术治疗、放化疗、骨髓移植等治疗手段的疗效十分有限,患者预后仍然较差。现在,针对某些组织细胞肿瘤的MAPK通路突变靶向药物治疗成为近年来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相关MEK抑制剂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效果,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被收录在2023年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纤维瘤病类型,占罕见病神经纤维瘤病(NF)的96%,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影响皮肤、眼部、神经等系统。丛状神经纤维瘤(PN)作为NF1的一种表现形式,发病率为30%-50%[2],在儿童期生长最迅速,可造成多种并发症,恶变风险高,且手术治疗难以完全切除、复发率高,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通过抑制MEK活性,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无限增殖和生长,这也成为近年来相关疾病靶向治疗的热点。
(二)初罕端倪——MEK抑制剂的作用
MEK是MAPK信号通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等活动的作用。肿瘤患者MEK的活性高度增强会使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和生长,在许多肿瘤的治疗中,通过抑制MEK的信号通路可以抑制RAF/MEK/ERK通路,有望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因此,MEK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癌症的靶点,MEK1/2抑制剂的开发和研究是当前癌症治疗领域的热点。
MEK1/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MEK蛋白的活性,从而影响MAPK通路(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还可以调节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罕见病药物开发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有应用,能使部分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缓解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复罕新生——国内MEK抑制剂研发现状
截止2024年底,全球仅有5款MEK1/2抑制剂获批上市[3]。目前,国内已批准的MEK抑制剂包括诺华的曲美替尼、阿斯利康的司美替尼和科州制药的妥拉美替尼,其中只有司美替尼获批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而成人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适应症尚无药物获批。
芦沃美替尼的研发脚步较快,多项II、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有望成为国内下一款获批的MEK抑制剂。相信随着对MEK分子机制和突变体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联合用药经验的不断增多,众多罕见病患者将迎来新的曙光。
(四)卫罕实力——芦沃美替尼研究成果
芦沃美替尼在组织细胞肿瘤成人患者中开展的Ⅱ期试验显示,在29例患者中,IRC和研究者根据PRC评估得到的确认的ORR分别为82.8%(24/29,其中14例CMR、10例PMR)和75.9%(22/29,其中12例CMR、10例PMR),中位至缓解时间均为2.9个月。在安全性上,大多数TRAE为1/2级,没有导致停药的TRAE。
芦沃美替尼在NF1儿童患者中开展的Ⅱ期试验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研究者评估的最佳ORR和确认的ORR分别为69.8%和48.8%(8例待随访确认)。在安全性方面,芦沃美替尼耐受性良好,并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总结
罕见病是我们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窗口,罕见病药物的研发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对人类健康权益的保障。相关药物的研发在治疗罕见病的同时,或可帮助更多常见疾病的亚型患者,但这条罕见病治愈的探索之路仍然漫长,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复星医药将继续深耕创新药研发,持续推动芦沃美替尼等创新药物的试验与上市,为罕见病患者以及更多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我们相信,随着临床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科研力量的不断汇聚、医疗技术创新突破,越来越多的罕见病患者将迎来生命的春天。
参考资料:
[1]公益组织发布罕见病年度报告:国产药发力,用药保障有新探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92185556759188266&wfr=spider&for=pc
[2]上千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特征和流病数据出炉,指导我国NF1标准化诊治, http://m.163.com/dy/article/JJSK712H0514ADAH.html?referFrom=
[3]智慧芽数据库, http://account.zhihuiya.com
1.本材料的目的在传递前沿消息,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诊疗方案的推荐和宣传,非广告用途;
2.本资料所含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具体疾病诊疗请遵从医疗卫生专业人的意见或指导。
仅限医疗专业人士使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