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庆祝万比锐®(伯瑞替尼)成功进入2025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非小细胞肺癌 医保
2024/11/28
1006

   Avistone

在刚刚公布的《2025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由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中国原研的新型MET抑制剂万比锐®(伯瑞替尼肠溶胶囊,以下称“伯瑞替尼”)成功纳入医保此次,伯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和脑胶质瘤适应症为首次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 年)截图*


伯瑞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c-MET抑制剂,于2023年11月16日获批用于治疗具有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 14 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24年4月23日获批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 PTPRZ1-MET 融合基因的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

2024年7月27日,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伯瑞替尼用于MET异常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中心、多队列、开放标签Ⅱ期临床研究(KUNPENG研究)[1],结果显示:BIRC评估的整体ORR达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0.7个月。疾病控制率(DCR)为96.2%,中位持续缓解时间(mDoR)为15.9个月,中位至起效时间(mTTR)为1.0个月。亚组分析显示,伴MET扩增患者和伴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更优,ORR为100%,伴肝转移患者和高龄患者(≥75岁)的疗效与总体人群基本一致。安全性良好, TRAEs多为1-2级。

在另一项入选2024年ASCO 口头报告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开展的伯瑞替尼Ⅱ/Ⅲ期研究(FUGEN研究)[2],数据同样惊艳。FUGEN研究(NCT06105619)是一项评价伯瑞替尼治疗PTPRZ1-MET融合基因阳性sGBM(基于第四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其结果表明:伯瑞替尼单药治疗mOS为6.31个月,对照组(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或含铂化疗方案)为3.38个月,HR值为0.52(p=0.009),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患者48%的死亡风险,延长患者总生存近一倍。

亚组分析显示,伯瑞替尼组相比于对照组能够降低绝大多数亚组患者的死亡风险,尤其对于病灶最大径≤3cm、仅1次手术史患者,伯瑞替尼组OS达32.53个月,较对照组 OS提升近8倍。影像学评估进展后,继续使用伯瑞替尼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仍可持续延长总生存期。

安全性方面,绝大多数TRAEs为1-2级。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伯瑞替尼组能够改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和情绪功能,并能改善视觉障碍及癫痫症状,伯瑞替尼组KPS(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分持续增高。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伯瑞替尼此次进入2025国家医保目录,将惠及更多的肺癌和脑胶质瘤患者群体。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国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医保政策制定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首要考量。鞍石生物科技始终坚持“提供高品质创新药物,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的企业使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医保政策在各地区落地,让高质量药物尽快惠及更多中国患者。我们相信,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提高产品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肺癌和脑胶质瘤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更长生存获益,从而使广大患者及其家庭受益。

注:

关于MET外显子14跳变NSCLC

MET ex14跳变是与NSCLC患者较低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3-6]。携带MET ex14跳变的NSCLC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接受现有MET抑制剂的ORR为 49.2%~75%[1,7-10]。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较高[7,8]

关于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7。手术和放化疗是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策略,预后不佳。恶性胶质瘤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不足10%[12]。既往研究中,约12%脑胶质瘤被发现存在MET融合[13],其中代表类型PTPRZ1-MET融合在既往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生率约为14%,且通常与MET ex14跳变同时出现,并与更差的预后相关[14]

参考文献:

[1] Jin-Ji Yang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Jul 26:JCO2302363.

[2] 2024ASCO Meeting Abstracts 2003.

[3] Smyth EC et al. Onco Targets Ther, 2014, 7: 1001-14.

[4] DrilonA,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7, 12(1): 15-26

[5] Yeung SF,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10(9): 1292-1300.

[6] Tong JH, et al.Clin Cancer Res, 2016, 22(12): 3048-56.

[7] Yu Y, et al. EClinicalMedicine, 2023, 59: 101952.

[8] Lu S, et alLancet Respir Med, 2021, 9(10): 1154-1164.

[9] Paik  PK,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83(10): 931-943.

[10] Wolf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83(10): 944-957.

[11] Louis D N. Annu Rev Pathol, 2006, 1: 97-117.

[12] Qi Y, et al. Front Immunol. 2020 Nov 27;11:578877.

[13] Guo R,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20 Sep;17(9):569-587.

[14] Hu H, et al. Cell. 2018 Nov 29;175(6):1665-1678.e18.
*国家医保局http://www.nhsa.gov.cn/art/2024/11/28/art_104_14886.html
 声明 

/STATEMENT

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本公众号所提供或包含的信息(以下统称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

1、公众号内容中的任何医疗相关信息仅供知识交流,不构成疾病诊断及处方用药推荐。鞍石生物科技不推荐任何未获批的药品/适应症的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2、公众号内容可能包括鞍石生物科技基于当前设想和预测所作的前瞻性声明。各种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其它因素均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的实际运营结果、财务状况、发展或业绩与上述前瞻性表述中所作出的估计产生重大差异。公司对该等前瞻性声明的更新或是否符合今后的事件或发展不承担任何责任。

3、公众号内容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任何商标、文字、图像和音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归鞍石生物科技或其关联公司或第三方提供者所有。未经鞍石生物科技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商业为目的发布、修改、传播、再利用、转载或使用信息。

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鞍石生物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均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创新药品,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鞍石团队十年磨一剑,已成功完成first in class和best in class药物的研发,并已在中国上市,同时也建立了多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在研产品管线。鞍石生物科技,用持续创新为人类健康服务。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