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重磅!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出炉,这些癌症发病率最高

2024/02/29
3698

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中国的癌症数据不容乐观,不论是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中国都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2月2日,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22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2018年全国700个登记处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估算了2022年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使用22个登记处连续监测的数据,分析了2000-2018年的年龄标准化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


肺癌居榜首前五位占比57.42%


据测算,2022 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 482.47 万人,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约 257.42 万人,其中男性 2,533,900 例,女性 2,290,800 例。


其中,肺癌仍是我国第一大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于榜首。

研究显示,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其中,排名前十的癌种分别为:


肺癌106.06万、结直肠癌51.71万、甲状腺癌46.61万、肝癌36.77万、胃癌35.87万、乳腺癌35.72万、食管癌22.40万、子宫颈癌15.07万、前列腺癌13.42万、胰腺癌11.87万。


癌症总体的粗发病率为每 10 万人 341.75 例(男性 351.44/10 万,女性 331.64/10 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每 10 万人 201.61 例。


新发病例中,排名前五位的癌症类型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共占癌症新发病例的 57.42%。

35岁是一个坎,此后癌症开始逐渐高发


年龄分布上,全癌种的发病率在0-34岁年龄组相对较低,从35-39岁年龄组开始显著增加,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峰值。男性在25-54岁的发病率低于女性,在60岁以上则高于女性。


2022 年所有癌症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


2022年,癌症总体粗死亡率为每 10万人 182.34人(男性225.97/10 万,女性136.79/10 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 96.47/10 万。


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是癌症死亡的前五位癌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67.50%。


中国男女性前十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顺位

男性癌症死亡原因前 5 位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癌,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74.28%。


女性癌症死亡前 5 位原因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58.78%。


癌症发病率增加但死亡率有所下降


2000 年至 2018 年期间,所有癌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每年显著下降约 1.3%,主要是由于食道癌、胃癌下降。


男性中,癌症 ASMR 每年下降约 1.2%,但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女性中, 癌症 ASMR 下降 1.3%,但宫颈癌、卵巢癌的 ASMR 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3500 多万新发癌症病例,比 2022 年估计的 2000 万病例增加 77%。


所以,对咱普通人来说,除了医保外大家一定要趁年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自己与家人都备上重疾险。重疾险的全称是重大疾病保险,保的是保险合同条款约定的重大疾病,一旦被保人罹患了符合理赔条件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赔付一笔钱。


这笔钱可以用来补偿医疗费以外的各种损失,比如:工资收入损失、陪护护工照料等,还有出院以后长期的康复疗养费用等等,这些都属于隐形的开销。能赔多少,取决于你买了多少保额,以及得的疾病的严重程度,按比例赔付。


【泰爱保•重疾险(全面版)】是市面上少有的,已病人群也能投保的产品,已经患病甚至得过癌症的朋友都能投保,确诊即赔最高50万重疾保险金。

点击图片

了解产品

覆盖五类80种高发重疾,每类疾病,可各赔1次,累计2次。最高可赔付额度可选至315万元。


如果你也想给自己或家人配置一份适合的保险,可以点击下方按钮,预约专业的管家进行一对一咨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